1.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的基本渠道。
A.课程评价
B.课程计划
C.课程标准
D.课程推行
2.依据各种不一样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为。
A.活动课程
B.学科课程
C.整理课程
D.核心课程
3.下列哪种课程观没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。
A.课程即常识
B.课程即活动
C.课程即经验
D.课程即复杂会话
4.学校借助板报、橱窗、走廊、墙壁、地面、建筑物等媒介,旨在体现教育理念,体现育人功能,在课程分类中是。
A.学科课程
B.活动课程
C.显性课程
D.隐性课程
5.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的、编订和推行是不是达成了教育目的,达成的程度怎么样,以断定课程设计的成效,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。课程评价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。
A.斯腾豪斯
B.泰勒
C.杜威
D.布鲁纳
6.CIPP课程评价模式由哪几个个步骤组成。
A.背景评价
B.输入评价
C.过程评价
D.成就评价
7.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,它的目的在于。
A.可以降低课堂教学的时间
B.有益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
C.有益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
D.可以让学生出去赚钱
8.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,主张多元和革新,体现出评价体系灵活性的特征。
9.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责任分工,协同互助,以完成一同的学习计划或任务,这种学习技巧是发现学习。
10.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,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:
教师提出一个问题,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,展开讨论,总是座位的编排是根据学生的高矮次序,男女孩搭配而成的。
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,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,感觉小组内每一个人都发言。一两分钟后,教师喊停,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,学生一张口就是:我感觉......我觉得......
问题: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,对以上现象分别做出评析。
参考答案: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每天一练第93期答案